前言

 如果您是印刷業或是加工業者,您就有可能知道何謂“ corona 電暈處理”。如果您不知道,那也不用擔心,讀過本文 ── 您,將會明瞭。使用 corona 電暈處理的印刷業者或加工業者呈穩定成長中,這趨勢並未有停止的跡象。 Flexo 的讀者們,您肯定不會認為我們今天所談的是墨西哥啤酒吧!

 簡單的說,“ corona 電暈處理”是一種「電擊」處理,它造成被印體的表面具有更高的附著性。 corona 的產生是利用高電壓高周波,分別為接地與誘電空氣噴嘴產生電擊,它們之間沒有電流通過,直至電壓高達 3000 ~ 5000 伏特/平方厘米。之後,電擊分子從空氣噴嘴噴出,帶著高能量的游離電子加速衝向正極, corona 電暈處理就是由這密集且高能量噴出離子所產生的作用。

 接著呢?這些離子藉由電擊和滲透進入被印體的表面破壞其分子結構,進而將被處理的表面分子氧化和極化,藉著離子電擊侵蝕表面,以至於增加被印體表面的附著能力。如果您是科學白癡 ── 就像我,想要具體瞭解 corona 電暈處理的物理特性,不如把時間和精神用來做其他的工作。至於,電擊是怎麼產生的?其實不用管它;真正需要了解的是有關被印體的處理,及對印刷業或加工業者的幫助才是重要。

電暈處理的角色

 因此,什麼是 corona 電暈處理真正的工作?它是被用來改變被印體表面的附著能量,以配合接受或符合印刷油墨的附著或塗佈。表面附著能量的度量單位為“達因”,為了有效附著油墨、塗佈或上光,被印體表面能量必須高過它們 (油墨) 10 個達因。

 一般 PE 膜的表面自然狀況下有 31 個達因,但是 Flexo 的水性印墨有 36 個達因,故理想的被印 PE 膜表面應該有 46 個達因 (36 個達因 + 10 個達因) ,中間的差距從 31 個達因到 46 個達因就得依賴 corona 電暈處理。一般人都知道,水性印墨比溶劑型油墨更難印在薄膜上,原因是水性印墨比溶劑型油墨有更高的表面能量。溶劑型油墨的表面能量僅有 28 個達因, UV 油墨的表面能量約有 32 ~ 34 個達因,水性印墨有 36 個達因。也就是說,用溶劑型油墨印刷薄膜,必須將薄膜表面處理到 38 個達因,用水性印墨印刷薄膜,必須將薄膜表面處理至 46 個達因。如今 corona 電暈處理的廣為人知,部份應歸功於水性印墨的開發。

水性印墨 ── 到處是水

 在 1970 年代,只有吹袋工廠才有 corona 電暈處理機。當時包裝印刷業者都採用溶劑型油墨印刷,薄膜的表面處理很容易,只需在吹袋時略微提高能量,即可適應較低表面能量的溶劑型油墨。然而在 1980 年代,環保意識抬頭,制定出新的環保公約,強烈的衝擊包裝印刷業。環保者憂心大量溶劑揮發到大氣層,將影響我們的健康與生活環境。就在此時,水性印墨因應需求,而被緊急開發生產。

 這個重大的衝擊指向高溶劑揮發的業者,就包裝印刷業界來說即“寬幅印刷者”,於是寬幅 Flexo 印刷業,率先採用水性印墨印於塑膠薄膜。這股力量也帶動油墨、花紋滾輪、傳墨方式、壓力滾筒及快速乾燥系統等技術,以提升符合水性印墨的最佳印刷環境。這部份的提升也影響 corona 電暈處理的發展,跟著水性印墨的性質及被印體材質也做了些改變。

 雖然,吹袋時已經然做了 corona 電暈處理,但是經搬運及存放時間過後,被印體表面的高能量會退化,對於應付水性印墨的要求,經常更是無法達到,尤其面對高速印刷、細小網點轉移。這就是為何印刷業者會有 corona 電暈處理機。

 窄幅印刷業者也趨向使用水性印墨,因為來自環保單位、職業安全、勞工健康等單位的關心。另外,其他的標籤、商標 …… 等,因印刷的材質是紙張,自然也就不需要 corona 電暈處理,水性印墨印在紙張上是沒有塑膠薄膜的附著問題。但目前採用塑膠薄膜仍有明顯的成長,航空業及內模成型的標籤、商標包裝業。所以窄幅印刷及加工業者也需面對這種改變,即使用水性印墨印在塑膠材質上。它們有兩個選擇:一是採用高單價的塑膠薄膜貼合材質,另一個方式是採用線上裝設 corona 電暈處理機,既大多數都採用線上做 corona 電暈處理。還有, UV 乾燥及 EB 乾燥的需求增加; UV 、 EB 油墨都是高能量表面,印刷要求都是快速,油墨在瞬間轉移乾燥常有黏度、流動、萎縮的困擾,因此採用線上 corona 電暈處理更是非常必要的。我們不難發現, corona 電暈處理如此廣泛運用於各包裝印刷領域。

誰需要 corona 電暈處理

 今天的市場面臨環保問題,採水性印墨或 UV 油墨替代溶劑型油墨,我們就越加需要 corona 電暈處理,此趨勢明顯可見。每一個印刷塑膠淋膜、塑膠裱褙貼合、塑膠片、金屬箔膜、錫箔紙 …… 等,都需要 corona 電暈處理。很多製造薄膜材質的生產商都有 corona 電暈處理,他們必須為下游加工業者做被印體表面處理,也自己從事紙張、鋁箔和薄膜之間貼合的表面處理,破壞紙張表層的纖維,好讓塑膠薄膜能更輕更薄的貼合,以降低成本。 corona 電暈處理的市場就像大量湧泉般的不斷冒出,他們甚至認為這個市場是無限的。

改良與研發

 corona 電暈處理機的改進在於體積、效率、能量,及因應線上作業所需的高處理速度及處理水準,也配合各種不同的被處理材質做改進。也就是說 corona 電暈處理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了。近幾年,大大強調 corona 電暈處理的可塑性,諸如多用途、多功能其實都只是嗡嗡之聲。有諸多因素會影響到 corona 電暈處理機的設計,所以製造商很渴望能設一個標準型應付所有的需求;然而使用的客戶卻多鍾愛僅符合自己的所需的。再也沒有人願意投資於 corona 電暈處理機的研究,只有根據各戶的要求做技術性及裝配上的創新。有一種很有名的 corona 電暈處理機,採用撞擊式處理,也就是材料已經處理後再撞擊它,使它從 38 達因提升至 42 ~ 46 達因。 corona 電暈處理機並非都一樣,有傳統的、露輥式、三度空間等型。這些都是為了更符合印刷上的各種要求。

未來將會如何?

 我們相信將來的重點會放在,促成高處理速度而又不傷害薄膜的表面。我們認為 corona 電暈處理機已趨於成熟,製造者不必搖擺於競爭對手會在這幾年可能推出什麼不同的產品,在這個領域多數人都處於新技術的苦思中。就像我們說的只有追求外表上的變更,這兩三年就只是外形的變化而已。

 由於法令嚴格限制使用溶劑,而今都在改用水性印墨,這幾年的 corona 電暈處理機的增加,反而造成臭氧充斥或許也是另一環保問題。或許 90 年初 corona 電暈處理機還可視為競爭的工具之一,現在的 corona 電暈處理機已是一種基本的工具,是一種必備而且視為客戶與供應商進入密切關係的產品。

 

資料來源 http://www.taiwanflexo.com/taiwan.htm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joe01793 的頭像
joe01793

生活消費資訊網

joe017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